蒋经国走出郭汝瑰家,叹气道:官员都像郭汝瑰一样,党国就有救了
1946年,南京四条巷,一间连电风扇都响不起来的小平房。蒋二公子拎着西装下摆,坐下去差点把竹椅坐散架,抬头一看,饭桌上三菜一汤:炒青菜、豆腐、一条小黄鱼,汤里漂两片蛋花。郭汝瑰袖口磨得发白,还在给客人夹菜。蒋经国当场感动到发弹幕:这要是我们干部,还怕救不了天下
1946年,南京四条巷,一间连电风扇都响不起来的小平房。蒋二公子拎着西装下摆,坐下去差点把竹椅坐散架,抬头一看,饭桌上三菜一汤:炒青菜、豆腐、一条小黄鱼,汤里漂两片蛋花。郭汝瑰袖口磨得发白,还在给客人夹菜。蒋经国当场感动到发弹幕:这要是我们干部,还怕救不了天下
1910年,17岁的毛主席离开韶山冲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,第一次接触到新式教育。此时,一本《曾文正公家书》悄然走进他的精神世界。多年后,他在《讲堂录》里写下:“涤生日记,言士要转移世风,当重两义:曰厚曰实。厚者勿忌人;实则不说大话,不好虚名,不行架空之事,
1949年的中国大地上,两个对立的政治领袖在历史岔路口做出截然选择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时,案头摆着《曾文正公全集》;蒋介石败退台湾后,在日记中反复抄写曾国藩家书。这对二十世纪最关键的政敌,却在对待一位晚清官员的态度上达成惊人共识。这个穿越时空的"